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
——《孫八救人得福》的歷史民俗背景解讀
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18_1/18_1_09.pdf
摘要:本文通過對江戶時代日本翻譯家岡島冠山小說中的一個情節之解析,指出:此情節演繹自福建,特別是福州府「契兄契弟」之畸俗,它源於明清時代當地海外貿易背景下的人際契約關係,但又因海外貿易的生活實況而發生變態,並由此對於明清時代的「南風」北漸及日本社會,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唔理三七二十一 唐字花碼須認得
-
http://www.cantonese.asia/portal.php?mod=view&aid=829
2016-7-26 21:45| 發佈者: highyun| 原作者: 謝主隆
〈九因歌〉,合共有九九八十一句乘數口訣。何解偏偏要唔理「三七二十一」?原來同花碼有關。
之前講〈九因歌〉,合共有九九八十一句乘數口訣。其中有一句值得留意,事關冇人講「唔理六 四二十四」、「唔理二八一十六」、「唔理五九四十五」,偏偏要「唔理三七二十一」先至夠薑,先至夠「不顧後果」。莫非其中數字有玄妙?
計呢條數之前,不如講下「花碼」先。花碼使用特別符號代表數字,呢啲符號演變自南宋記錄算籌嘅數碼。
舊時,花碼喺民間甚爲流行,又呌「番仔碼」、「草碼」、「菁仔碼」,因由蘇州發跡,又呌「蘇州碼子」。可惜,今日蘇州經已冇乜人識睇,更唔會有人用,反爲喺香港澳門嘅街市、小販、茶餐廳共藥材鋪仲間唔中有人用,香港小學數學課程仍然有教用花碼。
花碼記數時,符號寫成兩行,首行記數值,第二行記量級及計量單位。如以上餐牌,「蝦子肉鬆蒸豆腐」上行寫「〥〨(五八)」,下行寫「十元」(首行首個數字「〥」嘅計量單位爲「十元」),即每碟$58;同理,「頭菜蒸滑雞」索價每碟$68。假若地産商不斷加租,有朝一日餐牌上嘅「十」換成「百」,則價錢就分別變爲$580及$680。而以下東華里舊屋外牆,則表明「預留吉地二尺六」。
講返「唔理三七二十一」,查實同花碼「〧」有關,提示到此,答案已呼之欲出。首先,「〧」代表「七」,而「〧」字上嘅一點,由於商家潦草,時時寫到斜斜地,甚至寫成到接近一劃咁。
例圖如上,望落既似中文「三」,又似傳統中文直排嘅「二一」(「二一」常被視作與「廿一」相同)。因此,使人閱讀時甚困惑,於是有人索性自己覺得似乜就話係乜,無論「三」亦好,「七」亦好,「廿一」亦好,話之你。此乃「唔理三七二十一」之源由。
除此以外,坊間另有兩個傳說爲此句俗語解過畫。一說出於〈管子〉:「三七二十一而至於泉」,「泉」即黃泉之泉。最古老神話中,地獄有二十一層,「三七二十一」代表最下層地獄,引申爲最惡劣之環境。「唔理三七二十一」即「淪落到最惡劣情況,亦在所不計」;另一說與戰國蘇秦有關。據說蘇秦去到齊國游說,同齊宣王講:「臨淄有七萬戶人家,每戶至少有三名男丁。」即「唔理其他城池,齋臨淄就有三七二十一萬大軍,何必怕那秦國呢?」故後人以「不管三七二十一」表示做事不顧一切,不管是非曲直,橫衝直撞。
以上兩說未免流於牽强,不及「花碼」一說實在,但當古仔聽,增進歷史見聞亦未嘗不可。一句到尾,「唔理三七二十一,學識花碼冇損失」。
石硤尾美荷樓「四十一冰室」懷舊牆上嘅花碼裝飾,砌出阿Lam〈數字人生〉歌詞
-
林子祥 George Lam -《數字人生》
-
古代已盛龍陽癖 「契弟」原來係男色
文化台 • sudo • • 恆智德 • • 0 2 898 -
連鎖店寶號 論盡麥當勞
文化台 • sudo • • 舊使用者 • • 0 2 987 -
擔屎點解唔偷食?斷估實在錯到極
文化台 • sudo • • 粵語片語料 • • 0 2 1111 -
粵劇溯源眞‧紅船 幾多俗語得流傳
文化台 • sudo • • 恆智德 • • 2 4 1875 -
酒醉何以劏白鶴? 源自官話非老作
文化台 • sudo • • 恆智德 • • 0 4 1701 -
何謂「行路上廣州」? 仲有半橛係粗口
文化台 • sudo • • 粵語片語料 • • 1 2 1303 -
舊報摘錄 - 執笠計劃
文化台 • sudo • • 恆智德 • • 1 2 871 -
誰欲埋街食井水? 可憐青樓薄命女
文化台 • sudo • • 舊使用者 • • 2 5 1375 -
何謂「無厘頭」 畧字有因由
文化台 • sudo • • 恆智德 • • 1 8 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