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麼講,粵文中字/或只有粵文粵字版、但沒有中文中字版的影視動畫適合學習發音,也可以拿其中的語言直接來使用,但是無法做到精確掌握作品中人物講的話中的每個字的字義,無法做到看到說話人的臉部情緒和眼神變化,肢體動作的話,就很難揣度他當時的心境。
這樣學,就容易學成 做題家
而不是真正的母語者
用起來一看就知道不是香港人,但是沒錯字的那種
所以,將人氣高嘅90年代香港電視劇,或者著名的日漫添加上粵文字幕非常重要,現在網上只能找到粵文中字的版本。
https://yatbou.blogspot.com/2014/09/blog-post_19.html
張貼時間:19th September 2014,張貼者:粵民時報 Cantonese Express
粵人粵文: 「粵式書面語」
注:下文所講嘅「書面語」係指現代標準漢語,並非Written Cantonese
唔做過校對,都唔知自己係用緊「㗎」、「喇」、「咧」、「噃」寫書面語。
我曾經獨自校對過成百首粵語Rap嘅歌詞,聽落似乎「相當無聊」,但呢個經歷其實係幾唔錯。某啲「言文潔癖者」,一方面叫人「寫所有華人都睇得明嘅行文」,但又要「講最地道嘅粵語」,呢啲根本就係祗能「刻意經營」,對一般人來講,更多嘅係大量(北方官話)書面語用詞「入侵」口語,最終令粵人(Cantonese People)講嘢都書面語咗。
我哋寫文嘅時候,有意避開啲有音無字、異寫太多嘅字,最終嘅行文就係:「是」寫成「係」、「來」→「嚟」、「的」→「嘅」、「喺」→「在」、「這」、「那」變成「呢」、「嗰」;而嗰啲類似「laau2 gaau6」、「lai2 gai6」(筆者注:因爭議過大,呢度僅標出粵拼)之類嘅詞語,就慢慢會因為唔識寫,又或者用開書面語,最後寫成「麻煩」。
有人會話,我哋係有學者研究「正字」㗎嘛?首先,我會叫呢啲做「本字」,噉研究呢啲嘅學者自然就係「本字流」。而呢啲所謂嘅本字流一般都有個問題:意識形態先於學術;「粵語乃中原正音,點會『有音無字』?」於是乎,「佢」字唔寫得,此乃俗寫字,鄙也,要寫正字「渠」云云。但其實「渠」都係古人嘅俗寫字,本字有可能係「其」;又或者個「𨶙」字,有人話「𡳞」先至係正字,我相信呢個係閩語人嘅俗寫字,本字點解唔係「無卵袋」嘅「卵」?而且本字流同何文匯有同一個問題,就係「正啲唔正啲」,如果咁堅持要用「正寫」嘅粵字,噉點解「脷」唔寫返「利」、「膶」唔寫返「潤」?更加唔好講「蝦公」「蛤乸」要用方塊壯字嘅蝦【虫共】、蛤【那田】(上下結構)先至係正寫,雖然對於壯人來講呢啲一樣係俗寫字。而以我哋實用流嘅觀點,當然主張粵人造字,而且要令寫粵文成為習慣,喺用嘅過程入面去發現并解決問題,而呢個我哋可以日後詳談。
言歸正傳,當我哋唔係筆談或者寫文,而係以粵語創作,然後再去寫字幕,我哋就可以睇到,我哋平時嘅所謂「粵文」,究竟流失咗幾多固有嘅粵語詞。
毆(Au3)跛雙腳——打跛雙腳
擪(Jip3)衫袖——捲起衫袖
擗(Pek6)咗佢——丟(Diu6)咗佢
過(Go6)制——過癮
趻/𧿒(Dam6)油——踩油
趷(Gat6)下趷下——拐下拐下
……
右邊嘅用詞都好口語㗎,但原本幾個同義嘅用法,由於大家唔知個字點寫,或者由於音變,大家就會慢慢揀咗個有常用字嘅寫法;噉就更加唔好講,嗰啲長期「浸淫喺書面語語境」啲人嘅用詞會係點。
唔知大家有冇發現,而家好多人都用「危險」代替「牙煙」;以前嘅粵人叫「蚯蚓」做「黃犬」?由於粵語固有詞同「教學用詞」係兩套體系,所以青蛙、蜘蛛、鍍鋅鐵先至係學名,而田雞、蠄蟧、鍟鐵就係俗稱,上課都唔教嘅詞彙,單靠民間嘅口耳相傳又維繫得幾耐?再惗深一層,上課都唔畀用口語(直接「文讀」書面語),粵語入文又點可能由所謂「粵白」提煉至「粵文」?
教書唔畀用口語(同上),民間用就一般維持喺筆談、對白或者文章嘅原話節錄,以純粵文創作嘅只係少數,因此好多精妙、啜核嘅用詞都只會喺口語創作度出現,但嗰啲唔係「粵文」,而係字幕。
最後,本人列舉一啲詞匯同大家分享。
食豬扮老虎:出自大懶堂嘅『圍威喂』,原本係「扮豬食老虎」,由於歌嘅主題係講叫雞,因此衍生該詞。食豬,顧名思義係食處女,而且仲要扮老虎噉去食,可見一般雞蟲嘅心態。
老閪散:出自精,氣,神(一個廣州Hip-Hop組合)嘅『亞Bling哥』,其實老閪散就係K粉,因為人嗍(Sok3)咗K之後,口齒不清,貌似老老閪閪,因而得名。
狐人:出自精,氣,神『補牙窿』嘅歌詞「呼吸外省叔叔甲某乙某當選今屆湖人隊隊長嘅惡劣傳聞」,因同湖人同音,係形容有臭狐嘅人。
紅日(Jat2):『紅日』係畸詩『九十年代曲』其中一首歌嘅名,全碟嘅歌名都係同九十年代嘅流行曲相同,而呢首歌就係食返李克勤「紅日」嘅字,而讀法就變調讀紅日(Jat2),其實係指日曆上嘅紅色日(即假日),成首歌講嘅係打工仔嘅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