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申:唔睇電視
@index 做乜咁多人今時今日仲有咁高期待,自我催眠未有國安法?
換個角度睇,如果一間VPN公司總部係香港,你會唔會用?
唔睇得唔得
認真,想有真黃電視台就趁BNO移民潮喺英國開個啦
恆
盧國沾《歌詞的背後》自述:
七七年末,便寫了這一首《決戰前夕》。唱片在七八年面世,我卻飛身過了「佳視」,於是這唱片,是我在無綫十年的「遺」作,繼《小李飛刀》《大報復》,乃至這首《陸小鳳》的插曲,與同劇插曲《鮮花滿月樓》《願君心記取》,同是留在無綫的「遺產」。 這詞有我當日極爲真切的情懷,是由於妻子肚皮已鼓,壞了孩子。我快爲人父,心情便異常。畢竟首次有這種感覺,認識到「家庭」的意義,多少也明白到「爲父」的責任何在。爲人父,爲人夫,爲一家之主,陡然覺得,萬事不可馬虎。
七七年末,便寫了這一首《決戰前夕》。唱片在七八年面世,我卻飛身過了「佳視」,於是這唱片,是我在無綫十年的「遺」作,繼《小李飛刀》《大報復》,乃至這首《陸小鳳》的插曲,與同劇插曲《鮮花滿月樓》《願君心記取》,同是留在無綫的「遺產」。
這詞有我當日極爲真切的情懷,是由於妻子肚皮已鼓,壞了孩子。我快爲人父,心情便異常。畢竟首次有這種感覺,認識到「家庭」的意義,多少也明白到「爲父」的責任何在。爲人父,爲人夫,爲一家之主,陡然覺得,萬事不可馬虎。
@恆智德 bd01c8a0-db23-4e37-9a26-79a958dde918-image.png 呢度重唱就用返「警惡鋤奸」 不過「百八人」就畫蛇添足加個「零」
雖然「百八」粵語而家係指180,不過水滸原文「百八」就係108:
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員頭領,心中甚喜。自從晁蓋哥哥歸天之後,但引兵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護佑,非人之能。縱有被擄之人,陷於縲,或是中傷回來,且都無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會,端的古往今來,實為罕有。
1980無綫電視劇《上海灘續集》主題曲 詞:黃霑 曲:顧嘉煇
萬般情萬般恨,像那春江河波瀾隱隱 什麼緣什麼份,隨逝水東流再不要問 前塵舊事偏偏多記憶 心中種種嘆息都烙下印 潮濤永遠衝不去 心裡面往日痕
越多情越多恨 何日江水會停,平息愛恨
前塵舊事偏偏多記憶 心中種種嘆息都烙下印 潮濤永遠衝不去 心裡面往日痕
越多情越多恨 何日江水會停,平息愛恨 何日江水會停,平息愛恨
1985無綫電視劇《楚河漢界》插曲 詞:鄧國雄 曲:顧嘉煇
淡淡野花香 煙霧蓋似夢鄉 別後故鄉千里外 那世事變模樣
池塘有鴛鴦 心若醉兩情長 月是故鄉光與亮 已照在愛河上 我卻在他鄉
千里關山 風雨他鄉 鄉音 我願聽 家裡酒 我願能嘗
莫道隔千山 朝夕裡也夢想 但望有朝身化蝶 對抗著風與霜 我再踏家鄉
(但望有朝身化蝶 對抗著風與霜) 我再踏家鄉 (啊……)
1978年無綫電視劇《大亨》主題曲) 曲︰顧嘉煇 詞︰黃霑
他也在找 我也在找 找到名利幾多 他拼命追 我拼命追 追到又如何
追到什麼 找到什麼 收到又幾多 得了什麼 失了什麼 可有認真算過
** 何必呢 何必呢 可知一切他朝都會身外過 得的多 還失的多 升得高的終於都會低墮
何必呢 何必呢 拋開一切束縛身心韁鎖 且向心內 仔細追尋 找那安然嘅我 **
REPEAT **
且向心內 仔細追尋 找那安然嘅我 (x3)
黃霑博士論文評點《家變》,認爲此歌真正確立了香港旋律的新風格:
《家變》(見附録 -頁204) 是顧嘉煇1977 年作品,用較為少見的AABC 體寫成。全曲採短調(minor key)調式。旋律西化,與一般港產歌曲味道,全不相同。首段四句,如用旋律線圖表顯示,有這樣的波浪﹕中段節奏進行變成兩組三十二分音符,有重句的模式,而其實是巧妙的用音重疊,手法新穎,港產歌曲,前所未有。到末段□C ,一氣呵成,而在第二次重唱時,將末句「永恒」,升高八度,由羅文以假聲(falsetto)演繹,蘯氣迥腸,餘音不絕。如果說《啼笑姻緣》標誌着香港粵語流行曲再興起,這首《家變》才真正確立了香港旋律的新風格。因為《啼笑姻緣》仍然有傳統的粵曲影響。《家變》卻完全擺脫了粵劇粵曲影子,旋律與歌詞,演唱和編樂現化感濃烈。港產粵語流行曲,由這首歌開始,正式邁上「雅俗共賞」大道。歌詞警句,變成港人口頭語彙,常常在不知不覺間被引用,直至廿一世紀,依然未有改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P9jNpQ2rg
沈旭暉 - 東方之珠 全曲高潮所在的是這一句:「若以此小島終身作避世鄉」。「避世」,是上幾代人來香港的主要目的,每一次中國內地戰亂,都是香港人口大增之時,1949年後的南來人口是最明顯例子,以前歷次中國內戰,也有跑到香港來的人。他們既有國家級知識份子、國際級商家,也有身無分文的築夢者,來香港時不知道會留多久,只是要「避世」。這句歌詞的重點是一個「若」,就是說「假如」「終身」在「小島」,就要以截然不同的心態面對。
一般歌曲說到這裏,自然應該不斷強調這「小島」有多美好,但《東方之珠》卻盡道繁榮背後的黑暗:「此小島外表多風光/可哀的是有人仍住陋巷」;「小島中路本多康莊/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絕望」。這幾句極富前瞻性,說出香港表面上繁榮安定,「可喜的是眼前繁盛現狀」,但金玉其外,其實充滿計時炸彈,「風光」的只是「外表」,而「仍是絕望」的人,被表面的繁榮蓋過,只能越走偏鋒。這些「深層次問題」不能解決,無論怎樣正能量,也難掩心底的彷徨,而單單強調「獅子山下精神」的既得利益者,就顯得「何不食肉糜」。
那「東方之珠」的未來怎樣?表面上,是明天會更好的主旋律:「群力願群策/東方之珠更亮更光」,這是一種wishful thinking,「願」。而且歌詞也強調,來香港「避世」的上一代,也經過種種風浪,單是進入香港的途徑,不少已是驚濤駭浪:「念舊日信念何頑強/幾經風暴雨狂還冒巨浪」,故此一切不能沒有信念、沒有希望。問題是,昔日「信念何頑強」的一代人,似乎是頑強地求生、賺錢,都於頑強地建設香港,所以這一代人到了今天,一般極其保守,而且對新一代其實同樣頑強的精神,顯得毫不理解。
現實世界,卻是這樣的:「新的迫害/新的引誘/有正有邪/何處是岸」。「有正有邪」四字,尤為可圈可點:儘管1981年的香港,已比當下簡單得多,但還是充滿各種勢力角力,對一般人而言,根本不知道誰在操盤,英國、中國、美國、蘇聯,雖然都以香港為大棋局,局中人卻不能見全貌。到了回歸後,充滿「新的迫害/新的引誘」,究竟何以自處,不同人自有不同選擇,但無論選擇何方,都回應了第一句:「極目望/困惑而徬徨」。結果,甄妮本人選擇在台灣農莊終老,顧家煇定居加拿大,鄭國江留在香港退休,新一代TVB劇集演員以登陸中國市場為奮鬥目標,「有人仍是絕望」的一群比從前更絕望,但深信他們聽起這首歌,依然有不一樣的共鳴。
1982年無綫電視劇《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 作詞:黃霑 作曲:顧嘉煇
萬 水 千 山 縱 橫 豈 懼 風 急 雨 翻 豪 氣 吞 吐 風 雷 飲 下 霜 杯 雪 盞
獨 闖 高 峰 遠 灘 人 生 幾 多 個 關 卻笑他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
曾 想 痴 愛 相 伴 一 路 相 依 往 返 誰 知 心 醉 朱 顏 消 逝 煙 雨 間
憑誰憶..... 意無限..... 別萬山..... 不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