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i

    原來係《天若有情》主題曲

    《天若有情》(英文:A Moment of Romance)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为陳木勝掛名導演的電影處女作,但影片實際上由監製杜琪峯執導大部分場面。劉德華、吳倩蓮、吳孟達和黃光亮主演,內容讲述一名古惑仔非法賽車手與千金小姐之間的愛情故事,堪稱經典。

    此片令吳孟達获得199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奖,吳倩蓮得到最佳新人提名,更令劉德華有別號「華Dee」之稱。

  • @恆智德

    @恆智德【音樂】袁鳳英 - 天若有情 裡說:

    原來係《天若有情》主題曲

    《天若有情》(英文:A Moment of Romance)是一部於1990年上映的香港電影,为陳木勝掛名導演的電影處女作,但影片實際上由監製杜琪峯執導大部分場面。劉德華、吳倩蓮、吳孟達和黃光亮主演,內容讲述一名古惑仔非法賽車手與千金小姐之間的愛情故事,堪稱經典。

    此片令吳孟達获得199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奖,吳倩蓮得到最佳新人提名,更令劉德華有別號「華Dee」之稱。

    我很想回復你,無奈我不會粵語~

    這個電影,最後劉德華死了,但是死的很帥~

    我不會粵語,所以我會發好多好多粵語歌,希望大家喜歡~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不用介意,這裏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用粵語或繁體字,衹要是粵文化愛好者都無盡歡迎lomo-support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我也是最近發現原來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年代,真可謂百花齊放,群星璀璨,以前了解得也不是很深入

  • @恆智德

    @恆智德 是的,當年香港很强盛,但是金融危機以後,經濟的蕭條導致了文化的衰退。加上共產黨的染指,香港被中共污染,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了。。。

  • @恆智德

    @恆智德 我印象中香港最後的好電視劇是《尋秦記》,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之後就好像沒有驚艷的電視劇了。

  • Citi @訪客

    @耶利 《天與地》強烈推薦

  • Citi @訪客

  • @訪客

    @耶利 在 【音樂】袁鳳英 - 天若有情 裡說:

    倚天屠龍記

    我覺得洗冤錄還行
    後來的香港電視劇好像就古裝戲都是清宮戯了。。。

    現代劇開始主流,以職場劇爲主

  • @恆智德

    @恆智德 好的,我去看。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這是一部分原因

    其實90年代初香港樂壇就開始同質化,題材與市場越來越窄,大部分是面向年青人的情歌,與8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另外,歌喉不再是評判歌手的唯一標準,舞技和造型等其他視覺元素也成爲決定歌手是否流行的重要標準。

    七八十年代,有描繪市井平民生活的歌,也有人生哲理歌,還有各種電影電視主題曲(如《上海灘》《萬水千山縱橫》《鐵血丹心》《大地恩情》),題材之廣令人嘆服。

  • @恆智德

    @恆智德 唱歌也得吃飯啊。迎合消費者,無可厚非。問題是消費者的取向和審美越來越低俗,口味越來越變態,三觀扭曲。。。

    我覺得,就目前共產黨對全人類輸出價值觀【言論自我審查】,已經污染了全人類的文藝世界,不單單是香港。我想起了南方公園的《band in china》!

    所有文藝作品都要被共產黨審查,質量越來越差。消費者因爲沒有得到好的藝術熏陶,審美和價值觀,完全扭曲

  •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其實日漫/遊戲也是在往這個趨勢走。生活節奏加快,導致了快餐需求的出現,快餐需求導致了快餐文化的發展。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90年代的時候恐怕還沒有什麽審查;況且,賺少一些也能喫飯,多花一些時間雕琢作品,長遠來看還是值得的,以前少賺的錢也能再賺回來

    個人猜想,是八九後人心惶惶,個個都想賺快錢,所以造成大家都往年青人的市場上擠,撈一筆就走,反而竭澤而漁,擠垮了這個行業

  • @恆智德

    @恆智德 90年代的審查還沒到香港。中共加入WTO以後,開始對香港輸出審查【GFW就是當年的成果】。生活節奏快,也是共產黨的加班文化造成的。

    當年,大陸的加班沒有現在這樣的。那個時候,下午4點就大家下班了!!!
    中共加入WTO以後,爲了壓迫老百姓,逼迫大家加班,結果加班變成現在是理所當然的。中共的加班,導致了“中國奇跡”,東西便宜,速度還比別國快【靠加班】。

    其他國家的勞動者,迫於無奈,也跟著加班。導致全人類的生活節奏就上去了。

    我説了很多遍,打擊加班,讓大家可以每天8小時工作制,生活節奏就自然慢下來了,可以重塑當年的輝煌~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原來當年黃霑先生曾在他的博士論文(03年寫成)反思過粵語流行曲衰落的原因,此處選錄幾個言之有理的:

    1. 行業短視,食老本賺快錢,寧炒舊歌,不練新人,但卻遭受翻版侵襲,損手爛腳

    2. 外國優秀音樂對本地音樂的衝擊

    3. 注重包裝,不務正業,歌手情願拍廣告和電影(正如今日中國演員以綜藝節目爲主綫)

    4. 產品單一,公司爲遷就卡拉OK市場而大量開發自娛和發洩的作品,放棄優雅創作

  • Citi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準確來説,快節奏的生活是阻礙港樂重生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如果要探究港樂如何衰落,似乎還是黃霑先生的觀察比較透徹

    問句題外話,中共是加班文化的始作俑者嗎?不知道日本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出現加班的呢?

  • @恆智德

    @恆智德 社畜一詞正是出自日本,日韓加班文化都好嚴重

  • @恆智德

    @恆智德 我覺得黃霑先生説的不全對。
    資本逐利,企業爲了賺錢有自己的考量很正常,總得先填飽肚子,才能談藝術。當年卡拉OK多掙錢,我覺得活在當年的人都很清楚,打個比方,當年的卡拉OK市場,猶如今天的智慧手機一般,躺著掙錢。

    港臺歌曲,大量都是翻唱日本或者歐美,原創也不多。
    現在知識產權管的嚴起來,當年的掙錢方式,肯定跟不上時代。


    談下加班的事情。
    關於日本加班,可以看看NHK的《無緣社會》。我覺得日本的加班,不像中國。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1.方式不同,日本加班,沒有攝像頭等監控設備。這個這裏加班,使用監控攝像頭監視。沒有外網。。。
    2.節奏不同,日本加班很休閑【相對大陸】,你可以看看富士康這樣的底層工作,或者IT行業的通宵情況,節奏很快。
    3.回報不同,日本不加班,最多就是不能升職。大陸不加班是直接沒有工作了。【勞動法缺失】

    我還是建議大家去華爲一趟【工作3年以上】,感受下大陸的加班文化。
    再對比下日本的加班

  • @莎莉Sally

    @莎莉Sally 我覺得中国加班文化多數是「企業性」的,只是單純企業剝削員工。日韓加班文化是「社會性」的,不加班的人會被視為異類,例如一個丈夫在正常時間下班後不敢回家,因為擔心會被妻子看不起。

  • @訪客

    @free 日本,信奉集體主義。。。別人加班,你不加班,你會被排擠,孤立!這個是他們的社會文化。。。這個集體主義,早被社會主義吸收並從小給中國人洗腦了。。。


    中國的加班文化,就是政府爲了GDP,故意縱容,甚至官商勾結,聯合魚肉勞動者。性質完全不同。。。

    中國到處都是監控,你加班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視,和坐牢一樣。同事裏,還有人是老闆的眼綫,對你打小報告,你又不知道是誰。。。

    中國是一個互害型社會。加班變成,你不加班,就有人舉報你。。。
    不加班也舉報,,,又不是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

    華爲加班,還是有排行榜的
    如果你加班倒數15%,不給年終獎,就是逼你自己辭職。。。

    其他企業也紛紛效仿。對加班時長最少的員工不給年終獎。。。

    這些措施,導致中國大陸,大家都在攀比加班時間。。。

    加班越來越嚴重。所有人都在加班,生活節奏當然快的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