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咗被避免公眾誤解及帶畀相關團體地球法律風險,管理團隊決定終結友情連結機制。
:lomore-think: 宇宙國安法?
先是但搵中文維基兩個條目嘅內容。
https://zh.wikipedia.org/zh-hk/百越 (Wikiless)
https://zh.wikipedia.org/zh-hk/泛突厥主义 (Wikiless)
之前諗口號講過「自由東亞連線」, 如果搞到泛百越地區聯盟算唔算係基石之一?
「百越」本身就係泛指,「泛」多此一舉
百越地區即係南方,包括兩廣兩湖兩江?
@恆智德 😜構詞法一致,如果加個「泛」,可以拉多啲人。好似「泛突厥」有啲國家都好牽強。
抄下維基:
古代百越部落的分佈區,北至北緯32度,南到北緯16度,西至東經94度,東到東經124度,其北與中原華夏文化相連,西北以巴蜀荊楚為界,西方以印度為鄰,東臨大海,南接中南半島,整個分佈呈半月形。從現代國家的地域觀點看,主要是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區和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國;從歷史的地域觀念看,他們卻是連成一片的,具有共同的地域。
人哋「泛突厥主義」前提都要講突厥語,你個「百越主義」有乜共同基礎?湖南同湖北人都鷄同鴨講
@恆智德 突厥語族之間互通程度好高?
@親衛隊 不過人哋咁寫,應該比較相通
泛突厥主義是用來抵抗泛斯拉夫主義,主張通過教育和文化自治,團結使用突厥語的民族。
@恆智德 咁講泛百越主義都可以攞嚟抵抗大中華主義,海洋民族vs農耕民族
@恆智德 其實呢句説話都知「泛突厥主義」基於語言同文化認同,
而「百越」點睇都似種族認同
問題在於越人同漢人你睇樣分得出?更莫講漢越混雜已經過千年
@恆智德 😂如果攞百越故地同中原核心區比較,真係睇得出, 混血都有一半血
@恆智德 沿海係一直有走私傳統
@親衛隊 真係唔明顯
恐怕都要測基因先知
😂講返個topic,有冇學者搞過類似嘅論述?
@恆智德 最直觀嘅,就係見到越南人會覺得睇樣似過北方人
@恆智德 關事咩?
@親衛隊 大佬,問題在於你而家針對中國南方人搞「百越主義」
@恆智德 百越 同 南方 唔完全對等?
巴蜀好似就唔係百越
@恆智德 應該係從長江口到泰國成條海岸線
@親衛隊 關事呀,唐朝以來廣州同泉州都係所謂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17年中國仲將泉州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https://zh.wikipedia.org/zh-hk/海上丝绸之路 (Wikiless)
@親衛隊 清兵入關時據説鏟平巴蜀,後來有湖廣填四川
兩湖地區屬於荊楚,唔算百越
所以巴蜀有百越成分,不過唔算百越地區
雲貴歷史上係夜郎國,百越部族中最大一支
福佬可能最少百越成分,保留最多中原血脈
比如07年有學者認爲,https://wenku.baidu.com/view/086e6d15f18583d049645958.html (Archive)
對潮汕人作基因分析都有相似結論,
父系中代表早期中原汉人的单倍群O3>85%
母系中,mtDNA调查显示分频与南方少数民族差异较大,与苗族分频较为接近,而与北方河南太行山汉族高度重合
@親衛隊 海洋文明個講法係你提出先
我個人就覺得無乜説服力
@親衛隊 在 有「泛突厥主義」,有冇人搞過「泛百越主義」? 中說:
從長江口到泰國成條海岸線
wiki原文:從地域上睇,主要是中國的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諸省區
其實都已經包含七八成個南方
@恆智德 從最新發佈中國人基因測序來睇,福建人果然獨樹一格
中原同華北地區連成一大片,而南方有五個亞群,包括
東部沿海(兩江+安徽),湖北,福建,兩廣,其餘南方地區
汉族人群可显著分成七个亚群:北方汉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西北汉族(甘肃、陕西),东部汉族(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中部汉族(湖北),南方汉族(贵州、四川、重庆、湖南、云南、江西),东南汉族(福建)和岭南汉族(广东、广西)
老老實實,咪話「百越」,就算「泛粵」「大粵」都難
廣府人同客家人、潮汕人語言唔通,文化唔同,
除咗一齊生活向廣東,其他真係唔知有乜共同點
應該有唔少潮汕同客家人至少識聽粵語,不過主要都係受TVB影響
而潮汕同客家人對廣府人影響又有幾大?
如果從經濟來睇,潮汕同客家地區一直都落後,得惠州好小小
總之從我個人所見所聞,真係睇唔出三個族群點樣可以撈埋
@恆智德 原來大灣區就係廣東人均GDP前九名(都係所謂珠三角九市)+港澳
核心圈其實就係虎門出海口周圍,惠州江門肇慶向外圍,
七八九守門口
原來廣府就係珠三角一帶(圖爲清朝時轄區)
泛**主義思想陳舊,應該多考慮現代國家型態。多啲講生意,經濟合作。
@恆智德 我都覺得明顯喎,粵人多數雙眼皮眼大、鼻大而扁、嘴唇厚,同傳統中原人樣完全唔同
@恆智德 海洋文明我就覺得一半半,即係海洋農耕文明各半,例如客家人農耕,水上人海洋。但中原就應該係九成九農耕文明。
@Rehk 在 有「泛突厥主義」,有冇人搞過「泛百越主義」? 中說:
海洋文明我就覺得一半半
中國有海洋文明,咪講笑
既然係文明,請問中國古代有無乜著名航海典籍?政府有無政策鼓勵?
明朝海禁時期規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許入海」,甚至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違法。《大明律》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採納了黃梧的「遷界令」,將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村社田宅悉皆焚棄。康熙年間早期也曾多次重申海禁政策。
明顯與否有主觀判斷
如果有中原人已經向廣東生活三四代,通曉本地文化,但仍保持中原人樣貌,你當佢邊度人?
21世紀仲用種族概念來支持民族概念?Are you not kidding?
如果有中原人已經向廣東生活三四代,通曉本地文化
生活兩三代會唔會同本地人通婚?通婚就有混血。如果仲係純血係唔係玩種族隔離自封「天龍人」?
點解我要提「百越」對「華夏」,係因爲兩種血統其實同時存在,但因爲大中華政權嘅存在,就算世居嘅本地人都只會追溯自己嘅華夏來源而忽略百越來源。比如話改族譜攀附中原世家等所謂「漢化」行爲。諗下點解有人講「漢化」冇人講「越化」。
仲用種族概念來支持民族概念
唔單止係種族,仲有喺文化層面解構「華夏」,好似端午節就有講法係源自百越。如果建立返百越認同,咁「反北方殖民」就可以追溯到兩千幾年之前。
唔完全等同,但確立新嘅民族認同,血統上搵來源係其中重要嘅一部分。就好似台灣整國族認同都會特別強調原住民。喺如果成個族群層面,如果要強調同中原嘅唔同,百越血統嘅存在就好緊要。
@恆智德 在 有「泛突厥主義」,有冇人搞過「泛百越主義」? 中說:
有無聽過明清海禁?
官方行爲=民間?如果英國人殖民河南100年,係唔係代表中原人屬海洋文明?
將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
要內遷咪講明原先住喺度嘅人都有海上貿易傳統(如果冇使乜遷)。如果用百越中心史觀,明清都係殖民者,冇人會用殖民者嘅觀念去代表自己嘅文明。就好似漢人唔會因爲元朝覺得自己係遊牧傳統。
@親衛隊 要達到文明程度,肯定係社會共識,既有民間自發,也有政府支持
就一句説話:你話係文明,有無航海典籍?
唔係一兩本,而係一系列,證明一路有呢個傳統
如果有人出海打魚通商就叫文明,衹要靠海就得啦,使鬼其他論證
@親衛隊 在 有「泛突厥主義」,有冇人搞過「泛百越主義」? 中說:
生活兩三代會唔會同本地人通婚
有機會,但都可能無通婚
我特登講咁短就係考慮呢個可能性
而且你睇下上邊福建閔語人口嘅基因測序,發現閩越族群基本上已經消失
07年有學者認爲,https://wenku.baidu.com/view/086e6d15f18583d049645958.html (Archive)
無聽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