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皮你老母!]你而家點睇「捍衛比卡超!十萬伏特大遊行」?

  • 花生友 薯皮親衛隊

    b58574d428855529.jpg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廿餘人到日本領事館請願-捍衛-比卡超-香港中譯/

    廿餘人到日本領事館請願 捍衛「比卡超」香港中譯

  • 花生友 薯皮親衛隊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ersonal/喪失中的粵譯-pokemon譯名事件的另一層次/

    整單Pokemon譯名事件我很慶幸有人一齊反對之餘,其實有幾分無奈。
    「反對」這件事有兩個層次 :

    1. 寵物小精靈的翻譯是香港人的童年回憶,已經成為咗香港文化嘅一部分,就好似高達、馬沙、阿寶、自護(至惡) 那樣。就算當初翻譯過程中是存在譯誤,因為已經根深蒂固,將譯名消滅就等同不尊重粵語。
    2. 要將譯名統一也不無道理,但首要前提是顧及粵語、國語、普通話發音、用詞。現行的所謂「統一譯名」完全置粵語於無物,故必須反對。

    現在大部分反對新官方譯名嘅原因是來自前者。當然亦有零碎提過「皮卡丘用字粗劣」、「部分譯名令人聯想到性器官」等評價,但主流的網民是基於「保護集體回憶」而行動。
    但其實觀乎網民、ACG Fans的日常溝通,其實他們對後者的認知其實頗為匱乏。就例如熱播中的動畫《甲鐵城》中的關鍵字 「Kabaneri (カバネリ)」 (動畫中半人半喪屍種族的名稱) 廣為人傳的譯法「卡巴內里」其實也是以普通話 / 國語發音譯出來的。這名字的「內 ( nèi )」發音和原文的「ne」近似,但和粵音 「內 (noi6)」就格格不入。洐詞用字也搞得生駒像著名電腦防毒軟體「卡巴斯基(kaspersky)」的遠房親戚一樣。

    首先,原文英文標題《Iron Fortness of Kabaneri》中這個名詞的 ”ba” 是連住後面的 ”n” 音,所以其實可以不用逐一將原文的片假名直譯而是取 ”ban” 音譯作「卡班」,而 ”ne / 近似粵音 : 「呢」)” 可以譯作 「歷 (nek6)」、「磊(leoi5)」、「雷 ( leoi4)」、「里(lei5)」,甚至主角一心剷除所有喪屍,說過自己是「為殺掉喪屍卡班尼而活」,所以也可以借用英文發音 ”ner (nɛʁ) ”,取用發音較近似的 ”略(loek6)”,強調 ”戰略” 這層意義。而最後為了達到平穩收尾的效果就用 ”陽平聲” 的 ”尼(nei4)”終結 (雖然原音是 ”ri”,本應採用 ”L” 作聲母,但因為聲調中選字有限就唯有作妥協)。由此就得出 ”卡班略尼 / 卡班里尼 / 卡班歷尼” 這譯名。

    實際上早期的小精靈譯名如「車厘龜(ゼニガメ)」、「尼多郎 (ニドラン)」、「當吉蛋(トゲピー/後來改為莫名其妙的小刺蛋)」等等都不乏這種洐詞的心思。

    各位當然可以不同意我的譯法,在同樣以粵音粵詞為憑的前提下,任何譯名都有商榷餘地。

    然而假如你執着那個根本是用不同語譯出來的名,那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 — 這是我的語言,那是你的語言。任何語言都不會有優劣,應當互相尊重。除非你意圖用該語言的譯法否定我們自己的語言。

    就如同你名字在某種語言中讀作「食蝨米」,「食蝨米」的意思可能不是負面,而是頌讚別人機智過人。而若然以一種外語來理解,只會會心一笑,大抵上都是對外國文化表示尊重。但假如現在他們因某些原因,強迫你的名字以後叫「食蝨米」,那你會提出抗議是人之常情。儘管對方的語言裏這個讀法多麼意義深遠,這與我不相干。因為這裏是我們的地方,理應我們獨有的風俗文化和語言規範。並不是因為我們的語言高人一等,反而是因為有人介定了有些語言比我們高等。

    一字咁淺的道理,可惜隨着時移勢易變成了遙不可及。自從網絡日益蓬勃,主要由大陸台灣同好製作的日本動漫作品字幕版取代了電視台播映成為了普羅大眾接觸日本動漫的主要渠道,導致好像 「夏娜(Shana)」、「夏洛特(Charlotte)」、「庫洛 (Kuro)」這種來到粵語就流失了原音的譯法反過來耳濡目染了觀眾。這種趨勢再加上一些台灣的動漫輕小說出版商取了香港區的代理權卻沒有調整翻譯 (就如群英社直接令no.151以後的Pokemon遭殃一樣),說不定已經構築了與在無印《Pokemon》下孕育成長的我們80後一代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

    假如屬實,我們一直都本着「守護集體回憶」的立場作游說,就絲毫打動不了電視沒落時期誕生的新生代。因為於他們的經驗當中,有顧及粵語規範的 ”香港譯名” 根本不重要,因為他們一直吸收的,都是以國/普為準的譯法。連認知都成問題,更遑論是尊重。當中也不乏由於先入為主,而否認粵語翻譯的人。

    但誠如之前所說,無論是基於甚麼原因,漠視別人地方文化而將自己那套凌駕於別人是不能容忍,必須予以遣責。那麼 「保育舊有首151隻譯名」頂多只是短期方案。保得到151隻Pokemon,但Sun / Moon新出的Pokemon怎樣?任由任天堂繼續依從國/普發音?

    真正能夠讓人恍然大悟的,應該是清楚明確闡述怎樣去譯,才能將Pokemon的名字以粵語譯得形神兼備。讓人明白,至少不會去到關鍵處,又回到「我對比卡超沒有你那眷戀,我的經驗和你不同」這種瓶頸位。

    其實我不是要斥責那些藉字幕組翻譯來傳播和進行討論的朋友。至少在某些地方,這些譯名是work的。只是希望喜歡早期由Medialink所起的《寵物小精靈》譯名的朋友,或是未聽過的朋友,也可以在「童年回憶」之餘多一層對這些譯名的了解和關注。這樣才有足夠的力量去保有這些寶貴的資源和可愛的童年。
    (作者簡介 : 路過的網民,對日本動漫、特攝及藝能界都抱持好奇的目光)

  • 薯皮親衛隊 花生友

    皮你老母:golden-agree1:

  • 花生友 薯皮親衛隊

    次次睇返保衛本土文化嘅事件,都會提醒我一個民主而統一嘅中國比而家中共治下嘅中國喺文化層面更具侵略性。

    而家仲可以保衛到,係因爲有冷戰鐵幕殘留嘅意識形態「牆」,可以直接用「共產中文」、「蝗語」區隔。如果佢哋變咗合格嘅民主國家之前,都未正式用國界線起返新嘅「牆」,面對14億市場嘅衝擊係乜都冇得剩(睇下而家台灣點做蝗語轉口港...)

  • @親衛隊

    @親衛隊[重溫][皮你老母!]你而家點睇「捍衛比卡超!十萬伏特大遊行」? 入面講:

    自從網絡日益蓬勃,主要由大陸台灣同好製作的日本動漫作品字幕版取代了電視台播映成為了普羅大眾接觸日本動漫的主要渠道,導致好像 「夏娜(Shana)」、「夏洛特(Charlotte)」、「庫洛 (Kuro)」這種來到粵語就流失了原音的譯法反過來耳濡目染了觀眾。這種趨勢再加上一些台灣的動漫輕小說出版商取了香港區的代理權卻沒有調整翻譯 (就如群英社直接令no.151以後的Pokemon遭殃一樣),說不定已經構築了與在無印《Pokemon》下孕育成長的我們80後一代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

    得罪講句,香港人自己懶,貪方便都係原因之一
    自己文化都唔在乎,唔愛惜,到失去先來痛心疾首

  • Citi @薯皮

    @薯皮 收皮啦,皮卡丘!

  • Citi 薯皮親衛隊 花生友

    niggachiu :lomore-agree: :lomore-agree: :lomore-agree:

    4ka6exvcixq81.jpg